千年马场,散发绿色生态新魅力
作者:科技日报 刘园园 来源:中国科技网 发布日期:2023-08-15 浏览次数:
科技日报记者 刘园园
“失我焉支山,令我妇女无颜色。失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行走在祁连山脚下的山丹马场,这首古老的匈奴歌仿佛依然在风中回荡。它为山丹马场的悠久历史和水草丰美,写下最好的注解。
两千多年前,山丹马场曾是西汉骠骑将军霍去病驱逐匈奴、屯兵牧马的地方。如今,这片古老的马场有了新角色——祁连山生态安全的重要屏障。
日前,记者跟随国务院国资委新闻中心“走进新国企·共建生态文明”采访活动走进中国农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农发集团)所属山丹马场,探寻这里将“绿水青山”变为“金山银山”的秘诀。
山丹马场。山丹马场供图(王超 摄)
当好祁连山的生态安全屏障
祁连山下,碧色连天的草场起伏有致,金黄的油菜花随风摇曳,膘肥身健的山丹马驰骋扬蹄,清澈的溪流缓缓流淌。置身山丹马场,仿佛走进一幅美丽的生态画卷。
山丹马场位于河西走廊中部的大马营草原,地跨甘青两省,地处黑河水系和石羊河水系分界处的核心地段,是祁连山水源涵养区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座马场总面积329.36万亩,其中173.1万亩划入祁连山国家公园。可以说,这里对于祁连山生态保护有着“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重要作用。
山丹马场。山丹马场供图(王超 摄)
“山丹马场的底色在于生态、功能在于生态、价值在于生态、魅力在于生态。”中国农发集团副总经理付国清表示,山丹马场是祁连山生态安全屏障的重要组成部分,绿色发展是山丹马场高质量发展的基本要求。
山丹马场党委书记、董事长张日明介绍,作为中国农发集团管理的唯一一家公益类企业,山丹马场始终坚持生态保护第一的功能定位,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把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作为企业的核心任务。
记者了解到,这些年,山丹马场生态保护建设项目力度持续加大。自2019年以来,山丹马场累计投入资金2.36亿元落实退牧还草、祁连山国家公园体制试点、石羊河中下游防沙治沙林草综合治理等生态环境保护项目33项;完成草原围栏面积100万亩、退化草原改良60万亩,人工饲草地建设20万亩。
山丹马场。山丹马场供图(王超 摄)
通过落实生态治理建设项目、健全完善生态保护监管机制、森林草原管护体系、减畜禁牧长效机制等一系列行之有效的举措,山丹马场水源涵养功能持续提升,林草植被得到恢复性增长。马场区域内草原综合植被盖度由80.3%提高到85.36%,可食牧草比例提高到96%。
生态改善了,野生动物们回来了。在这里采访期间,不时可见野生鸟类翩翩翱翔,野生小动物在草场出没。据介绍,近年来,许多不常见的野生鸟类和国家重点保护动物频频现身山丹马场,蒙古原羚、岩羊、马鹿、狍鹿等野生动物种群和数量不断增加,生物多样性持续恢复。
“绿水青山”正变为“金山银山”
有了“绿水青山”,如何将之转变为“金山银山”?这些年,山丹马场摸索出自己的经验。
张日明介绍,借助“千年皇家马场”这块金字招牌和独特资源禀赋,山丹马场在生态保护第一的前提下,做好做活“生态+”文章,聚力发展有利于生态保护的规模种植业、特色养殖业、高原食品加工业、生态旅游业四大产业,推动“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变。
以山丹马场的支柱产业种植业为例,马场现有耕地46万亩,其中98%以上的地块超过200亩,千亩以上地块约占耕地面积的一半,规模种植的特点十分突出。此外,马场正在调整传统的油菜籽、啤酒大麦、青稞等“老三样”种植模式,青割燕麦草、高原夏菜、中药材等成为种植业结构调整新的亮点。
山丹马场的青割燕麦草。山丹马场供图(王超 摄)
在山丹马场,一望无垠的青割燕麦草随处可见。“山丹马场的青割燕麦草年产量达到20万至30万吨,占全国总产量五分之一到六分之一。这为我们做大青割燕麦草产业奠定了基础。”中国农发集团副总经理付国清告诉记者,山丹马场的青割燕麦草主要销往畜牧养殖企业,在国内市场颇受欢迎,成为近年来山丹马场新的营收增长点。
生态好了,游客慕名而来,山丹马场的生态旅游业发展也日见起色。
“游客来山丹马场,主要是欣赏这里的风光,体验骑马。”山丹马场党委副书记、总经理王永军介绍,目前山丹马场主要在祁连山保护区外围区域打造以“马文化”为核心,保护性开发为主的特色生态旅游业。
山丹马场。山丹马场供图(王超 摄)
碧草连天、大河清韵、祁连松雪、烽燧峡谷、旷野群马、草原骑牧等原生态自然景致,形成山丹马场独特的旅游资源。在无垠草场放松身心,在油菜花田拍照,在马场体验骑马,成为畅游山丹马场的独特乐趣。正值旅游旺季,开车自驾到山丹马场的游客络绎不绝,为山丹马场增加了旅游收入。
科技助力绿色可持续发展
科技,正在山丹马场的绿色可持续发展中发挥日益不可或缺的角色。
据介绍,“十四五”期间,山丹马场将努力打造成为绿色生态农业示范区和优质脱毒马铃薯及优质牧草种子繁育基地、国家优质马种质资源保护及速力马培育基地;努力实现农牧业向价值链产业链中高端转移。
在参观山丹马场脱毒马铃薯种薯繁育中心期间,记者走进脱毒马铃薯种薯繁育大棚,只见培养基质中长满嫩绿的小苗。
山丹马场脱毒马铃薯种薯繁育大棚。科技日报记者 刘园园 摄
记者了解到,目前山丹马场拥有64座脱毒马铃薯种薯繁育大棚,720万株苗,培育出的脱毒马铃薯种薯既用于马场的马铃薯种植,也销往下游种植企业。脱毒马铃薯种薯繁育为山丹马场带来的经济收益每年都在增加。
“山丹马场马铃薯生产采用三级繁育体系,即从原原种到原种,再到一级种。” 山丹马场脱毒马铃薯种薯繁育中心讲解员胥瑞介绍,这里的马铃薯原种、一级种生产选择在祁连山下海拔2700米的耕地,严格按照马铃薯种薯标准化生产技术要求,采取种薯包衣、测土配方施肥、无膜起垄种植等一系列集成配套技术。
山丹马场马铃薯种植。科技日报记者 刘园园 摄
同时,马场还使用大型马铃薯播种机、微型薯播种机、GPS导航自动驾驶、马铃薯无菌切种机、无人机质保、大型高效节水喷灌设施等先进机械和设备,实现了马铃薯种植的标准化、规范化、机械化作业。
为更好地助力山丹马场的“绿水青山”转变为“金山银山”,越来越多的科技手段在这片古老的马场得到应用。
据介绍,山丹马场大力推广应用免耕播种、无人机灭草、拖拉机北斗导航定位等农艺技术,提高种植业产量和收益;利用“空天地”一体化监测机制,完善综合监管网络,建成地下水水质监测点3个,空气自动监测站1座;马场建成喷灌、滴灌节水农田4.1万亩,规模种植和机械化程度均处于国内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