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家地理》再访山丹马场 解锁千年皇家马场的“混血传奇”与当代活力

作者:本站编辑 来源:原创 发布日期:2025-08-21 浏览次数:

《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社副社长兼新媒体CEO才华烨一行近日深入山丹马场考察采风。作为曾将山丹马场所在的祁连山草原评选为“中国最美的六大草原” 之一的权威媒体,此次实地探访再度聚焦“世界第一马场”,让其承载两千多年军马繁育史、文明互鉴印记及窟窿峡、槐溪小镇等独特风光再次印入公众视野,引发各界对“混血宝马”培育传奇与当代发展的广泛关注。

微信图片_20250819103908_47_250.png

采风团实地走访了山丹马场现代马产业繁育基地以及红沙河草场。在现代马产业繁育基地,详细了解军马品种“山丹马”的由来。“山丹马”历经岁月沉淀,融合多种优良马种基因,其培育凝聚无数“牧马人”的心血与智慧。从品种筛选、基因优化,工作人员向采风团介绍了多年来马匹改良繁育的进程。在红沙河草场,马先蒿、披碱草、黄花棘豆等各类植物生长繁茂,采风团一行现场查看马场草原植被盖度;随行的省地质调查院专家现场科普祁连山草原的形成与特性,让采风团对这片草原的独特地理风貌有了更深认识。

此前,中国国家地理实景直播《乡见中国:河西走廊・遇见山丹》让山丹马场因热血沸腾的马群在广袤的草原上驰骋而震撼出圈。历史专家纪连海详细讲述了千年皇家马场的悠久历史和文化特色。“失我焉支山,令我妇女无颜色;失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这首《匈奴歌》更是唱出了这片草原在马背草原民族心目中的崇高地位;直播引发观众“全网刷屏”式热议,全景式的沉浸体验让更多人领略到了山丹马场的魅力。8月2日发布《中国国家地理》山丹附刊以地理为维度,自然山川与人文历史为线轴,对山丹马场地理风貌、历史文化以及马产业发展历程进行了详细介绍,全方位呈现出一个开放交融、文明互鉴的千年马场,成为山丹马场极具价值的文旅推介新名片。

微信图片_20250819103912_48_250.jpg

近年来,山丹马场在生态保护与产业发展方面成果显著。生态保护方面,通过实施禁牧减畜、草畜平衡,推进草原围栏、退化草原改良、人工饲草地建设及病虫鼠害防治等项目,草原综合植被盖度提升至86.98%,区域生态持续向好。产业发展方面,全力做好“生态+”文章,构建绿色环保、高产优质、循环可持续的农牧业发展新格局,青割燕麦草、脱毒马铃薯种薯、高原夏菜、中药材等成为种植业结构调整新亮点,2万亩有机作物基地获认证。驴产业和肉牛养殖基地推动传统养殖业转型升级。山丹马场集大草原风光、观光农业、马文化体验及大马群观赏于一体,在祁连山保护区外围区域打造特色生态旅游业,让古老马场焕发出新活力。

此次《中国国家地理》再次聚焦山丹马场,将进一步提升山丹马场的知名度与影响力,吸引更多游客前来感受其独特魅力,为其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力。山丹马场将继续在生态保护与产业发展上稳步前行,续写更加辉煌的篇章。

上一篇 | 没有了

下一篇 | 祁连山交响音乐在山丹马场激昂奏响

关闭
联系电话:010-88067008 传真:010-88067017 监事会电话:88067509 邮箱:webmaster@cnadc.com.cn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西单民丰胡同31号中水大厦 中国农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   京ICP备11031804号-1